工业废水中的铜离子是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,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,将严重威胁水体生态安全与人体健康。传统废水铜处理方法 如化学沉淀法存在药剂用量大、污泥产量高、处理效果不稳定等痛点。近年来,新型除铜药剂凭借效率高、环保、经济等优势,逐渐成为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“破局者”。本文以某电镀园区废水处理项目为例,解析除铜药剂的应用情况。
一、铜污染治理的挑战
电镀、线路板、冶金等行业是铜污染的主要来源。以电镀废水为例,其铜离子浓度可达50-200 mg/L,且常与镍、锌等重金属共存,处理难度大。传统化学沉淀法需投加大量氢氧化钠或硫化钠,生成氢氧化铜或硫化铜沉淀,但存在以下问题:
1、药剂用量大:需过量投加以确保反应完全,导致成本增加;
2、污泥产量高:每处理1吨废水可能产生数十公斤含水污泥,处置成本高昂;
3、效果波动大:pH值、共存离子等因素易干扰沉淀效率,出水铜浓度常超标(>0.5 mg/L)。
二、除铜药剂的技术突破
新型除铜药剂,即重金属捕捉剂 ,通过分子设计或复合配比,实现对铜离子的高效捕获与分离。其核心优势包括:
1)靶向螯合:药剂分子中的氨基、羧基等官能团可与铜离子形成稳定螯合物,即使在低浓度下(如0.1 mg/L)仍能高效去除;
2)宽pH适应性:在pH 4-10范围内均可稳定反应,减少pH调节成本;
3)污泥减量:螯合产物结构致密,含水率低,污泥产量减少30%-50%;
三、案例实践
1. 项目背景
某电镀园区日处理废水2000吨,原采用“化学沉淀+过滤”工艺,但出水铜浓度波动在0.8-1.5 mg/L,无法满足《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21900-2008)中0.3 mg/L的限值要求。
2. 改造方案
在原有沉淀池后增设“除铜药剂深度处理单元”,采用希洁的复合型重金属捕捉剂;
工艺流程:
>废水经化学沉淀后,铜浓度降至2-5 mg/L;
>投加50-100 mg/L的重金属捕捉剂,通过搅拌反应10分钟;
>螯合物经微滤膜分离,出水铜浓度稳定<0.1 mg/L;
>污泥经板框压滤后含水率降至60%以下,外运资源化利用。
3. 实施效果
经过改造后铜浓度稳定<0.1 mg/L,达标率100%;且药剂成本较传统方法降低20%,污泥处置费用减少40%。
四、结语
除铜药剂的研发与应用,不仅解决了传统方法的“卡脖子”难题,更推动了工业废水处理向效率、低碳、资源化方向转型。
希洁环保在污水处理领域,有着15年的实战经验,已帮助近500+化工企业解决污水各类问题,可根据您的具体情况,制定污水药剂投加、生化系统调整、工艺改造、工程建设等一站式解决方案。如有需要,可点击下方的“手机咨询”,竭诚为您服务!
相关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