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污水处理领域,氨氮超标是一个常见且棘手的问题。氨氮作为废水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,其浓度过高不仅会对水体造成富营养化,还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,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。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,详细阐述水体氨氮怎么处理?超标的问题、原因、以及解决方法是什么。
一、案例背景与超标原因
某电镀厂日处理废水量为1500 m³/d,原水氨氮浓度高达80 mg/L,远超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8978-1996)规定的15 mg/L限值。经现场诊断,超标主因为:
1、工艺缺陷:原采用传统AO生物脱氮工艺,但电镀废水水质波动大,硝化菌群受高盐分(电导率>8000 μS/cm)抑制,硝化效率仅为30%;
2、操作失误:预处理阶段pH调节不稳定(实测波动范围6.5~9.2),导致游离氨占比异常,进一步影响微生物活性;
3、碳源失衡:C/N比长期低于3,反硝化碳源不足,造成硝酸盐积累并反馈抑制硝化反应。
二、初期处理方案及局限性
厂方尝试通过“生物强化+碳源补充”进行整改:
投加耐盐硝化菌剂(MLSS提升至4500 mg/L);
增设葡萄糖投加系统(C/N 比调整至5:1);
优化曝气控制(DO维持2.5~3.5 mg/L)。
运行30天后,出水氨氮仅降至25~35 mg/L,仍无法达标,且药剂成本增加42%。
三、氨氮去除剂协同处理方案
针对生物法瓶颈,要寻找更有效的去除氨氮的办法 ,于是引入化学法辅助处理:
采用复合型氨氮去除剂 ,通过氧化-沉淀双重机制脱氮;根据实时氨氮浓度动态调节,平均投加量氨氮去除剂药量为120 mg/L(折合日消耗180 kg);
反应条件:pH=7.5~8.0,反应时间20 min。
四、处理效果
经过用采氨氮去除剂后,氨氮浓度从进水的80mg/L降到出水浓度5 mg/L;总氮同步由65mg/L降至12mg/L;污泥产率降低18%,无二次污染物生成。
水体氨氮怎么处理需根据废水特性选择针对性技术。本案例通过氨氮去除剂与生物法的协同作用,为复杂工业废水氨氮超标问题提供了有效、经济的解决方案。
希洁环保 在污水处理领域,有着15年的实战经验,已帮助近500+化工企业解决污水各类问题,可根据您的具体情况,制定污水药剂投加、生化系统调整、工艺改造、工程建设等一站式解决方案。如有需要,可点击下方的“手机咨询”,竭诚为您服务!
相关推荐: